解读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板" 或突破目前发行审核多重限制

日期:2017-06-22 来源:李维 刘刚

“到时部分满足条件的IPO排队企业也有望转道新兴板挂牌。”前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根据我们了解,目前有超过100家主板在会企业符合新兴板上市条件,如果企业自愿上市,可以转到新兴板申请上市。”

据该人士透露,在过审的新兴板企业达到一定数量后,新兴板将会开板并集中挂牌,而在开板后,交易所还将适时编制、发布与新兴板相关的专门指数。

“通过审核注册的企业达10-20多家后,会安排集中挂牌,新兴板就会正式开板。上交所作为主板,大型国企股改上市的制度红利已经不多,所以也要对中小市值市场进行开拓。”前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

不过,并非所有满足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均被新兴板所接纳。据前述投行人士介绍,新兴板或在审核环节,增加相关方对新兴板拟上市公司“新兴特质”的论证内容。

“保荐机构需就上市申请人是否属于国家有关文件明确的新兴产业或创新特征发表专项意见。”前述投行人士透露,“对于亏损企业,监管层会加强反馈意见的针对性,对于特殊治理结构的公司,监管层会制定专门的审核与信披指引。”

根据方案定义,新兴板的上市主体将包括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而两类企业或可参考《‘十二五’构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进行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上交所已对该类具有新兴板特质的潜在上市资源进行战略储备。

“根据交易所的初步测算,主板的在会审核企业、辅导备案企业、新三板企业、海外中概股合计约有500家公司符合新兴板上市条件。”前述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目前交易所也正在做新兴板上市资源的培育工作。”

此外,新兴板在制度设计上或亦将为VIE结构等红筹企业回归预留空间。

“新兴板和主板不同的是,将会建立多种上市财务标准,也允许未达盈利要求的企业融资,这和为红筹股预留空间一样,也体现了新板市场的包容度。”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根据上报方案,交易所可能在时机成熟时把红筹股纳入进来,不过这也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四套准入门槛详解:市值挂钩上、退市

事实上,有关新兴板上市的财务要求也正逐步明晰。

经过记者多方了解,在有关新兴板的上报方案中,初步安排了“市值+收入”、“市值+收入+现金流”、“市值-净利润-收入”、“市值-权益”四套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标准。而刘世安在论坛上的公开发言也对上述财务标准有所提及。

在“市值-净利润-收入”标准下,方案的暂定要求为市值不少于2亿元、连续两年盈利,净利润则不少于1000万元,或最近1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同时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此外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亦不得少于2000万元。

而和该标准相比,此外三种不对净利润进行考核的财务标准则更显“包容”。

例如“市值-收入-现金流”标准下,对拟上市企业的要求则为市值不少于10亿元,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少于1亿元,而最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累计不少于2000万元。

“市值-收入”标准上,要求市值不少于15亿元,最近一年营收不少于1亿元。而“市值-权益”标准的市值要求最高,其要求市值不少于30亿元,且最近一期末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基净资产不得少于2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报方案中增设非利润考核标准的同时,同时也保留了“市值-净利润-收入”标准。

“在标准1(市值-净利润-收入)中,营收、净利的考核低于主板,而在市值、收入、现金流等非利润类指标上,新兴板的门槛要高于创业板。”前述投行人士表示,“这是为了体现新兴板同主板的差异,同时和创业板构成错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为部分前期未盈利的前期投入类企业上市创造条件。

“许多互联网公司属于前期烧钱来搭渠道,后期依靠高毛利率实现业绩爆发。”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新兴板施行市值类标准后,这类企业在国内上市将成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注册制框架下,新兴板的监管力度和手段或强于主板。

“新兴板准入的包容性更强,但与此同时相对应的监管力度也强于主板,体现市场的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介绍,“对新兴板的监管将体现在建立单独的监察板块、强化信息披露和提升异常交易监控力度三个方面。”

此外,有关新兴板上市企业的退市制度安排也被方案所拟定,且标准亦与市值变化相关。

“和上市一样,新兴板也将增加和市值有关的退市机制,上报方案拟定,一是连续120个交易日内累计30个交易日总市值少于5亿元,且净资产低于5000万;二是前述累计交易日内,总市值低于2亿元。”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介绍。

不过,在成交量和股东人数上,新兴板标准或将低于主板。“一是将主板现行的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降至200万股,二是将连续20个交易日股东人数日均低于2000人标准降低为1000人。”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

不过对于上述方案的规定,上述人士强调,最终确定的具体方案仍需等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审批之后才能最后确定。

而截至截稿,记者未能联系到上交所,证监会对上述方案进行评论。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