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俏江南张兰告上法庭的CVC,真不好惹!

日期:2017-07-25 来源:杨智全 新财富

  监事变股东,关联交易顺利通过

  此次收购发生时,珠海中富共设有6名董事,其中5人在CVC担任要职,包括CVC亚太基金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高级顾问等,另一名董事叶春萱来自中富集团,担任中富集团的董事、副总经理。由于中富集团向CVC转让29%股权后就一路减持,在珠海中富2010年年报的前十大控制人中已不见其身影,叶春萱也于2010年3月辞去了珠海中富董事职务。珠海中富在CVC入主前有两名独立董事,在CVC入主时也全部换成另外3名独立董事。因为是关联交易,所以当时除叶春萱外,共有5名关联董事回避表决,最后本次董事会投票的结果是“其余董事一致通过”。

  当时的珠海中富前十大股东(依据2009年12月31日的登记资料),除了持29%股权的CVC外,中富集团及其关联方持股5.87%,其他7个股东合计持股6.37%。2009年8月,珠海中富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召开,按规定,除关联交易大股东回避外,代表珠海中富11.83%股权的524人在网上和现场共同投票,其中包括持股量为5.75%的8位股东、持股量6.08%的其他515位股东,最后提案得到通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掌握5.75%的8个股东都投赞成票,那么本次提案通过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从投票统计看,前十大股东并没有全部参与投票,“参政议政”的热情明显不足。

  此外,监事会也认为收购价格公平合理,没有侵占其他股东利益。问题在于,珠海中富监事会主席孔德山和监事李冬梅原是珠海中富的老员工,但是在CVC入主后,此二人实际上已升级为珠海中富控制人亚洲瓶业集团控股公司的股东,利益冲突之下,监事又如何能保持客观公正的独立性?

  收购无助业绩改善

  这些被收购的企业在2010年才被纳入珠海中富报表合并范围,而从2010年度财报看,珠海中富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由2009年的6%和6.9%变为6.5%和6.3%,并没有明显改善。不过这却是其8年来业绩最为辉煌的一年,此后珠海中富投资力度虽依旧强劲,经营业绩却陷入了新的低谷,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跌至1.6%和1.7%,2012年又继续大幅下滑。

  对于本次高溢价收购,珠海中富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按这批企业在2008年净利润计算的话,收购价对应的市盈率为17.69倍,而同期珠海中富市盈率为85倍,收购后会对珠海中富股价产生支持和正面影响。

  胶盖业务将成下一出售目标?

  向珠海中富出售的胶罐和纸杯业务,并不是BP(HK)旗下业务的全部,其下属的珠海中富胶盖并没有在此次收购范围之内。这家公司过去与珠海中富一直有着庞大的关联业务,并且至今依然与其保持着亲密接触。

  2008年,珠海中富向珠海中富胶盖采购了5800万元的胶盖,这比其同期向BP(HK)采购胶罐和纸杯的关联交易多出好几十倍。2009-2011年间,珠海中富向珠海中富胶盖及其子公司买入胶盖金额更分别达6500万元、7400万元和7300万元,5年累计采购金额高达3亿元,这一关联采购金额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同期珠海中富收入增长幅度(图4)。如果说为了“协同效应”、“减少关联交易”,珠海中富胶盖应当是个收购的好标的。

  与珠海中富胶罐类似,珠海中富胶盖与珠海中富还存在特殊的关联租赁。据珠海中富2009年报披露,其通过子公司将厂房租赁给沈阳中富胶盖,涉及租赁资产为324万元,而在2011年度,珠海中富更是将3800万元的厂房和设备租赁给珠海中富胶盖,其中2600万元的厂房合同期限长达10年,同时珠海中富也通过子公司将厂房租给BP(HK)旗下的杭州中富果蔬保鲜包装公司,租赁厂房涉及资产金额为1180万元。

  这两家关联公司是否也是所谓“轻资产”运作的公司,业绩又如何?珠海中富对此没有更多的披露。未来这些公司是否会被珠海中富为了“协同效应”而收购,继而成为另一个中富胶罐收购故事的翻版,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CVC的布局还没有到最后的收获季节。

第二层: BPI曲线“暴利”

  CVC作为一家专注于收购的私募基金,投资周期一般为4-7年,它不可能长期持有公司的股权,在进入后逐步套现离场完全符合其运作规则。因此,充分利用第三方资金来达到利润最大化,是其最佳选择。BP(HK)之外,其布局在珠海中富身边的另一个触角BPI也开始发挥作用。

  控制人何以缺席定向增发?

  CVC通过BPI控制了珠海中富控股的数十家子公司25%-30%的股份,这些子公司给BPI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在珠海中富对其增资时,BPI并未继续投资跟进。

  2010年 3月15日,珠海中富曾发出公告,决定在两年内动用3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对全资子公司增加投资、对公司瓶胚吹瓶生产线和IT系统进行技术改造;3月16日,珠海中富又公告称:在和BPI协商后,决定单方面对沈阳中富容器、昆山中富容器等8个控股子公司增加3.9亿元的投资;在其后的2011年11月,珠海中富又是单方面投入4000万元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投资。

  不仅珠海中富的投资CVC不跟进,融资它也不参与。2010年12月,珠海中富对7名特定投资者发行6800万股普通股,一共募集资金4.7亿元(表2)。尽管在公告中将募资前景描绘得花团锦簇,但CVC及其旗下机构并没有参加此次定向增发,在此次股权变更后,其持股比例从29%下降到了26.39%。

  这样做的结果似乎是CVC在珠海中富合并报表中的权益比例将逐步减少,而实际上,通过控制少数股份的BPI,CVC得到的利润及现金分红反而更高。其高明之处何在?

  神乎其技的低持股高分红

  在CVC入主珠海中富前,BPI通过持有少数股份获得的净利润比例与其在珠海中富合并报表中所占权益的比例一直非常吻合,但是CVC入主后,这一切随之改变。

  2007年3月27日,也就是公告CVC将入主后的第三天,珠海中富公布了2006年财报,也正是从这一期年报开始,BPI获取的利润比例开始远大于它们在合并报表的权益比例(图5)。如在2008年,BPI占合并报表的权益比例为26.1%,但所获利润比例却超过50%。尽管权益占比不断下降,但BPI获取的利润比例依旧高企,这自然意味着上市公司股东享受的利润减少。

  对于这种现象,有资深财务专家表示,如果子公司没有特别利润分配方案,那么这可能同母子公司的资产禀赋不同有关,比如说,母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的资产禀赋比较差,盈利能力低,就会拖整个集团的后腿;而与BPI合资的子公司资产禀赋好,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就会造成权益占比小的BPI取得不菲的投资回报。但是否在CVC入主后,后一类子公司的资产禀赋就突然得以提升了?其中原因值得玩味。

  超额利润还要高分红才能落袋为安,而珠海中富子公司在分红上也特别豪爽。在2008至2011年的4年间,其向BPI支付分红近2亿元,占同期对应的少数股东利润近90%。

  相比之下,珠海中富远不及子公司慷慨,分红比例通常为净利润的30%-50%。在CVC入主后,其分红比例有所提高。公开数据显示,2008至2011年间,CVC从珠海中富分红中得到0.52亿元现金,加上子公司支付的分红,总计笑纳2.5亿现金红利,而同期珠海中富其他股东得到的分红不到1.4亿元。此外,珠海中富还要向CVC交纳年均近200万元的咨询费。

  CVC以持有珠海中富26.39%的股权,却获得如此高的分红,简直神乎其技。相对而言,参与2010年珠海中富定向增发的股东,简直是个“杯具”。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